0%

2021 年终总结 —— 读书篇

一转眼 2021 年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现在应该梳理一下过去的一年,看看自己做了什么,有啥长进,有啥问题,以便更了解自己,对未来的一年有所指导。

这一篇是去年读过的书的梳理。

去年一年,满打满算,读了大概二十多本书吧,这里就一些我觉得有意义的书做下梳理,大体分为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两类。

虚构类

先看虚构类,虚构类主要是小说,其中有:

达芬奇密码

这是一本笑来写作训练营中,推荐的图书,作者是 丹·布朗,在书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宗教知识和绚丽的想象力,将一个几乎人人皆知的故事,用很特别的视角,重新演绎成一场跌宕起伏,耐人寻味的精彩故事,而且将宗教成分和著名艺术作品恰如其分的结合,更是让人叫绝。

情节设计非常精妙,高潮迭起,出人意料的反转,让我欲罢不能。开始我还想按照写作训练营的要求,将其中的形容词、副词等标记出来,但很快就忍不住读个痛快,利用通勤时间,很快读完了。

读完之后,还找来电影版看了一遍,太过瘾了。

围城

围城 也是笑来写作训练营中推荐的图书。

我在初中时尝试读过,当时感觉没太有意思,就放弃了。

再度阅读时,才发现钱钟书先生实在是太厉害了,因为除了书中被笑来老师称赞不已的类比写作手法之外(笑来老师称《围城》是他的语文修饰启蒙书),还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生活细节和人物的精准把控,以及在内忧外患的时代,对人们生活状态的精细描写。

我很难想象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竟然有如此细致的生活情调。这让我想起了老树先生的一个演讲:做一个梦,其中他说:

我们民国的时候,人们都是很温良的,虽然身处动荡时期,但大家该种地种地,该谈恋爱谈恋爱,生活地很美好,不像之后那样有太多的主义,教条和思想包袱。

这样的场景特别像《围城》中的,让我看到了人还可以如此悠闲的活着(主要指的是思想生活),因为现在的人们被各种压力、目标、KPI逼迫着,还有来自各个方面的欲望刺激着,好像鼠笼里的不断奔跑的小仓鼠,不得停歇,喘不过气来。

《围城》给了我们一个生活坦然安怡的样子,让我反思自己,为什么而焦虑和着急……

绝对不在场证明

这本书,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放在书架上的,在一次整理时发现的,于是就翻看了一下,没想让我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读完了。

书中讲述了七个侦破故事,每个故事一开始,就会有个让人一筹莫展的案件,虽然感觉有些刻意,但却找不到突破口。但最终再完美的不在场证明,也会被从一些细节,奇妙的视角中得到破解。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合理的事情,可能是我们进入一个某种思维定势,如果能跳出来看,就能得到真相,就像看魔术表演一样,无论如何神奇,最终都逃不开现实的约束和限制。

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后一个故事,爷爷为孙女出的难题,让孙女破解爷爷的不在场证明。为了给孙女一个完美的解题,爷爷提前做了很多准备,既有对孙女培养,又体现了对孙女的爱,挺感人的。

秦腔

我是陕西人,小时候,是听着广播里的秦腔中长大,对秦腔有种特别的感情,无论在哪里,只要一听见秦腔,就感一下子会到了故乡,有种特别的亲切感。可能着就是一个地区的魂吧。

当我在多看上看到贾平凹写的 秦腔 时,有不由自主地打开看了下去,看完试读,买了全书,一直读完。

读的时候,我在心里用陕西方言默念,能感受到了浓烈的故乡风情,感觉自己就站在故事之中。

这让我想起,刚上大学时,深夜在宿舍里读到《平凡的世界》里,村里过事(红白喜事在陕西称作 过事)的场景时的感受,太陶醉了。这种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被深深的埋在游子们的心底,在离开故乡后,会变得越发浓郁。

书名叫秦腔,实际上对秦腔没有太多的描述,而是对清风镇,一些普通甚至是毫无特色的一群乡亲们生活点滴的细琐描述,没有特别的起伏,但却描绘了一个不畏困难,坚强生活的农村人们的鲜活的画卷,也许这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勤劳而坚韧的性格特质吧。

遥远的救世主

常在视频中刷到王志文的表演片段,其中引起我兴趣的是和一位禅师就道的探讨,就找了一下,是电视剧《天道》中的片段。

因为觉得看电视剧太费时间,所以找到一个剧集讲解,看了一遍,对剧情有了大体的了解,但感觉不过瘾,有刷了一遍电视剧,还是感觉不够,就买了书《遥远的救世主》来书看。

虽然是小说,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探讨,对爱情的理解,使我感到巨大的震撼。

主人公丁元英的价值观对我启发最大,我发现原来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可以如此飘逸安详,不与世争,却又这个世界有深入的认识。对物质要求极地,而精神生活却高出常人太多的等级。

这是我向往的人生状态,让我久久不能从故事里走出来……

过来一段时间,我感到其中的一些想法已经渗入到我的生活中了。有这样的一个榜样在,感觉生活美好的很多。

非虚构类

非虚构类的可以分为专业类和人格素养类。

我是个程序员,专业书籍集中在计算机、编程、算法、软件工程、系统设计等方面,很多都是案头书,不时翻阅,就不梳理了,这里主要梳理一些人格素养类对我有影响和帮助的书。

思考,快与慢

思考,快与慢,很早就买了电子书,只看了开头几章,感觉很枯燥,就放下了。

2021 年,在 定投人生课堂 里,笑来老师好几次提到了这本书,有次聊到关于书是否要读完时,又提到了这本书,说这本书的读完率不足百分之三十,也就是大部分人买回去并不看,而且这本是连续畅销书。

想到自己也是没读完中的一个人,就把书找了回来,从头开始读起,这次的感受完全不同了。

作者是位心理学家,通过简述一些思考和心理实验,将近些年人们在心理学和脑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娓娓道来,像讲故事一样,亲切而有趣。

读了之后(目前我还没读完)发现,我们的大脑竟然如此不靠谱,就像一个漏洞百出的软件系统,更可怕的是有些错误自己压根就意识不到。

还有就是对于很多之前不知如何解释的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比如为什么看到的东西会影响接下来的思考。

有次我在出租车上看这本书,偶尔撇了一下窗外,隐约看了一个洗浴的广告牌,这时刚好读到了让读者看一个词,感受自己的反应的地方。作者给出 “盐” 字时,我想到的是浴盐,如果之前没有读关于环境对大脑思考的影响,我就完全感受不到自己的大脑会被“操控”(作者给出的参考是海滩)。

类似这样对大脑工作机制的说明有很多,这本书做了全面而系统的说明,而且有很多有趣的心理实验,能让我们对自己这套硬件有更深刻的认识,进而识别或避免思维上的一些坑。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也是很久之前就读过的书,也是半途而废。

去年,我的事情比较多,训练营,学习班,写作,还有工作和家庭,常常感觉精力不够,感到焦虑,但又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如何选择。于是就想到找精力管理方面的书来看。

在找的过程中,看到了这本书,突然想到我之前就读过。再找回来,从头开始读。

这一读,发现书中的指导太及时、太重要了,赶紧买了纸质书,方便圈画和笔记,并且随身携带,有空就读。

作者先用多米诺骨牌效应说明了将力量集中起来的巨大威力,然后从工作、生活两方面阐述了如何选择重要的事情,并详细描述具体的操作步骤,而且了对于成功的一般性误解和正确认识做了深入的探讨,很多人们普遍认为的取得成功的方法其实是不对的,比如靠意志力,做更多的事情,兼顾工作和家庭等等。

我们的精力就像手里的钱一样是有限的,也就是能做的事情也是有限的,而且每个人无论是谁每天也只有 24 个小时,不多不少,所以要取得成功、做成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最重要的事情去做,同时需要有长远的眼光,从终局向前逐步推演,以便找到当下最应该做的事情。

这个观点和笑来老师所说的以终为始是一致的,读着读着就分不清许多观点是来自笑来老师,或是作者本身,但最让我感到高兴的是,同样的一个观点,再不同的地方,被不同的牛人所证实,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

后来我将这本书推荐给了或者送给了好多朋友,没有比和朋友一起进步更人高兴的事儿了。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是笑来老师在 16 年,得到上推出的专栏,之后整理成书。

我也是在 16 年,在得到的这个专栏中了解到笑来老师的,但当时只跟到第 8 周左右,就跟不下去了,主要原因是看不懂,不知道如何应用和实践,另外就是没有了耐心。当后来看到笑来老师说耐心是每个人真正的刚需时,感觉自己当时是多么的无知。

加入定投课堂之后,我变得平静了很多,在战友们得影响下,重新读了这本书,实际上是听得到上的音频版。

每天上下班路上都在听,这样循环播放了好几个月,听了十多遍,渐渐的将其中的概念,观点内化到自己的意识中。但每次听总能听到一些之前没注意的到的地方,或者已经忘记的地方。

同样的观点,在不同的实践体验之下,会有不同程度的理解,这让我体会到当时放弃很大的原因是没有积极的实践,也是因为当时这些概念对自己来说转变太大,无法承受改变带来的冲击力,比如每周更新一个概念,坚持 52 周,而我当时想对同一件事坚持一个周都很困难。

另外实践实在是不容易,即使道理全明白,也很难做到,比如笑来老师说不要经常去看收益率,是因为这样不利于大脑的健康,但是我从来就没有做到不看,甚至一有空就会去看。

直到最近,我才对不利于大脑健康有了深刻的理解,于是给自己的生活添加了一个规则 —— 不看定投收益率。进而对这么做的理解更深入了:

感受到这样做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让大脑的注意力投入到了其他更有用的地方。

所以说:

知道与做到之间,相隔十万八千里!

微信互联网平民创业

这本书 也是笑来老师写的,前年(2020 年)认真读过一遍,去年,在笑来写作训练营中,将其作为能量早读的素材又读了一遍。

书中笑来老师描述了在微信这个已经吞噬了整个互联网的平台上,如何打造个人品牌,其中有对个人能力提升,理解商业价值,提升影响力等有详细的描述,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中提到的东西是面向每个人的。由于纸质版是塘主送给我的,所以这本书也是我送人最多的书。

即使看过了多遍,还是会不时翻看,温故知新。

投资最重要的事

定投课堂里定期会有读书会,我参与了一些,投资最重要的事 就是在一期读书会中阅读的,以每周读一章的速度,读了一遍,而且每周都需要写读后感。

但是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并不大,到现在已经记不得其中的内容,很一些概念了。

我反思了一下,主要是在读书会中是带着完成任务的压力去读的,虽然在进度上,写总结上没有问题,但是走心的,深入理解的东西很少。

另一方面,这本书不好懂,以我现在对投资的理解,很多概念不明白,也没有相应的体验。

还有个原因是,在笑来老师的“保护”之下,没有对投资知识的迫切需要,我觉得这一点可能是不求甚解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导致读这本书不是我的刚需,进而在任务的压迫之下成了流水过场。

读这本书的体验,也让我对读书会这样的形式,不再热衷,我更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自由的阅读。

不过,投资最重要的事 是一本经典的好书,是少有的成功的一个长期投资者对投资的理解和解读,以及经验的整理。这本书也是巴菲特读了多遍的书,值得认真阅读。

被讨厌的勇气

去年 4 月份的时候,也是第一期笑来写作训练营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我买了 被讨厌的勇气 这本书,主要是在训练营期间,听到很多战友提到或者推荐过。

而且我还成立了一个自己的读书会,和几个朋友一起读,最终读了三分之二,放弃了,没有读完。

并不是这本书不好,只是感觉不适合自己,我比较喜欢论证式的书籍,虽然这本书也从以下人性的底层做了描述,但是在一种对话体中,总有种隔靴搔痒的感觉,可能对于自己的内心时间不甚了解的读者更适合吧。

不过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让更多人了解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样子,认识到了为什么常常会陷入纠结,恐惧和愤怒之中了,值得推荐。

程序员思维修炼

如果说去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是那本,我觉得应该就是这本 程序员思维修炼了。

你可能不会想到,这本书竟然是我在 2014 年买的,一直被放在书架里吃灰。现在我都忘了当初为什么买的它。

可能是这本书的名字不好,会让人感觉到是一本专门给程序员写的书,当我偶尔翻看几页之后,才发现,完全是一本人类大脑使用手册,和编程几乎没有关系。

如果说和程序有什么关系的话,我觉得就是我们的大脑有点像个计算机,可以用编程的方式来理解和使用它。

书中提到我们的两者思维模式,R 型 和 L 型,简单理解就是关系型大脑,和线性大脑。

关系型大脑有点像我们常说的发散思维,它是一个网状结构,信息在其中是并行处理的,没有逻辑过程,灵感就是源自于此。

然后作者花了大的篇幅描述如何理解和使用这种思维模式,其中有一个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建议,那就是 —— 写晨日记

开始我只是尝试了一下,然后到现在两个多月时间,已经成了我每日必不可少的习惯了,最重要的是这个习惯帮助我解决和理解了很多困扰我很长时间的问题。

比如我为什么总是拖延,在某天记日记时,我从一个自己的烦恼开始写,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任凭思维乱跳,有一个瞬间我突然意识到,我内心里有个对表现良好的强烈需求,如果没有目标自由自在,我可能会把一件事儿做地很好,而一旦有目标,或者观众(哪怕是想象中的),我也会因为想做一个完美的展现而非常紧张,要么会动作变形,要么就拖着不做,期待有更好的展现形式。虽然这个视角,我早就知道,但是有在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内心里的对表现的需要有多强烈。

然后,我就在本子上开始画脑图(脑图也是 R 型思维的表达),从 表现型 这个主题开始,一会儿就将一大页纸画完了,然后仔细地去看,每个分支,同时体验自己的感受。当我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拖延和焦虑来自于对表现的需求后,我释然了,我认识到,我最应该给表现的那个人不是别人,是我自己,突然之间,我就感觉到这个世界安静了,只有我自己,所以的压力烦恼焦虑全都消失了……

你能想象这个问题的答案竟然是在早晨写日记时发现的吗?

现在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利用 R 型思维让自己的元认知能力提升了很多级。

总结

这里,梳理了我在 2021 年读过的一些书,在梳理的时候,我在想有没有必要将这些文字放在公众号上呢?会不会有显摆的嫌疑?不会有表现自己的意思?另外,这样的文字对读者有没有价值? 又或者如果没人看,这么费劲的整理又什么意义呢?

的确这些问题是存在的,有些我根本无法回答,但是,这一点都不妨碍我将这件梳理的事情做完,因为我首先需要负责的人是我自己,而不是别人,或者外界的声音。当我被自己读过的书名写下来的时候,我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我发现自己可以安静地、投入地读书了,读书的时候没有了只为结果只要答案的浮躁,没有了一目十行,草草一翻的着急,有的只是体会一行行文字带给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本来想写一篇年度总结,计划从大概六给方面做汇总,现在只梳理了读书这一项就已经很多了,所以决定将总结拆分开,这篇就当作年度总结读书篇吧。

比心!